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廉政时评 >> 正文

莫让“原则”打了折

发布时间:2018-07-18 来源: 作者:

所谓“原则”,顾名思义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对于各级党员干部而言,讲原则既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又是纪律和规矩的前哨,更是担当作为的必备素质。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走过近百年风雨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品质,不仅在于始终和人民在一起,还在于始终以严明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保驾护航,确保宗旨不变,道路不偏。

然而,现实生活中,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日益增多的各种诱惑,少数党员干部在坚持原则上却不容忽视的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有的办事看人情、靠关系,亲属朋友要帮忙,干脆简单,普通群众来办事,就诸多不易;有的甘当“老好人”,认为“违上”有失明智,“犯下”又不近人情,对歪风邪气不敢“批”,对矛盾问题不敢“碰”,对错误意见不敢“顶”,更有甚者认为党员干部“太讲原则”是一种“缺点”和“不足”,主张说话要“圆润”,做事要“圆滑”,致使原则的底线在腐朽庸俗、明哲保身的官场逻辑中一再的“打折”。

守原则于细微,持原则于方寸。原则是基石、是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打折”。纵观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一系列贪腐大案,不少身居要职的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胆大妄为,贪欲膨胀,追根溯源皆因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安逸享乐中丧失了党性,在小恩小惠面前放弃了原则,致使眸不明、心不定、智昏而不加辨、行事而不能察。杨善洲同志说:“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总得有个标准,有个原则。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坚决用原则、按制度办事,既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也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醒与成熟。

诚然,“做事有力度,做人有温度。” 党员干部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也并非无情无义。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我们强调讲原则,绝不是不讲感情、不近情理,更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但“原则”不是“圆则”,不能“变味”,更不能“失守”,对于一些底线问题,一定要抵得住各方诱惑,绝不能公权私用、公器私用。尤其要严防把坚持原则,保持定力与民主协商、团结协作、改革创新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必须正确处理好党性与人情,原则与感情之间的关系,在服务群众中加深互信,在相互支持中增进团结,在担当干事中形成合力。

举头三尺有纲纪,遵循原则不“打折”。人无原则,何以立邪?坚守底线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纪守规不放松,理应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标配”。当然,也只有大力营造“讲原则”的良好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才能更好的为“有原则的忠诚担当”撑腰鼓劲、助力加油,让“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进退维谷、难以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