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法院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理念,在突出审判执行重点的同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着力深化阳光司法、持续抓实司法救助、稳妥处理涉诉信访、倾力推进精准扶贫,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增添为民举措,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努力做到心中有人民、倾心听民声、真心解民忧、诚心抓落实。
司法公开抓“透明”。进一步建立健全开放、透明、便民、信息化的阳光司法机制。着力完善旁听庭审、裁判文书上网、诉讼档案查询、庭审活动录音录像等机制,为司法公开提供技术支撑,共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裁判文书1243份,视频直播案件15件,严格实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共公布失信被执行人113人,通过 “一网两微”平台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典型案例,共发布各类信息稿件及微博、微信文章1245篇,积极回应群众对新时期司法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司法救助抓“主动”。持续加大司法救助工作力度,共向生活困难亟需救助的24名申请执行人发放司法救助金43.3万元。为被烧伤亟待二次手术治疗的申请执行人张佳宇捐款1.014万元,充分彰显了司法亲和力,践行了“两学一做”。进一步做好诉讼费减、缓、免和执行救助工作,依法对22件案件缓交诉讼费46.04万元,切实保障了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着力保障了胜诉当事人实现其权益,充分彰显了司法人文关怀。
涉法信访抓“源头”。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按照法治思路,在法律框架内研究解决信访问题的办法,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不断加强案件源头治理,狠抓案件质量、释法析理、排查化解、初信初访等工作。大力落实领导包案、重点督办、联动化解等工作措施,做到有访必接、来信必复、处理及时,对确有问题的案件坚持“有错必纠”原则,及时启动审判监督程序进行纠正,共受理各类信访案件169件,其中来访5件,均得到稳妥处理。
扶贫攻坚抓“精准”。大力推进物质扶贫、技术扶贫、法律扶贫、文化扶贫、精神扶贫五个方面的扶贫精准化,院长冯迎春先后6次深入包抓村组调研、先后3次为该村党员党员上党课、院机关各党支部先后4次深入包抓村组结对帮扶。在精准识别之后,通过法院出资和干警捐款筹资6万元设立了“扶贫基金”,实行滚动式扶贫资金发放制度,建立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姚湾村村委会捐赠了价值1.5万元的办公装备、160册的农村实用书籍,该村3.1公里的村路硬化工程、300亩土地的平整工程、70盏路灯的安装工程项目资金已逐步落实,《法律扶贫—农村实用案例》的编写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