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王岐山在福建调研时提出要做到纪在法前,用纪律管住大多数,使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不可逾越的底线,“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已成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好地履行职责的根本遵循。今年来,王益区纪委监察局秉承传统,开拓创新,在“早、常、快、严”上下功夫、做文章,认真践行“四种形态”,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1、在抓“早”下功夫,健全工作制度。一是早谋划。年初,在全区开展了“党风廉政大调查”活动,即广大群众对区机关单位、党员干部在工作纪律、四风、腐败问题、政风行风、纪检机关和纪检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等11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进行问卷调查,共向部门、乡镇街道、农村和社区三级党员干部群众发放调查问卷1200余份,收回1100余份,整理归纳出有效意见及建议80余条。随后,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确定了今年的的工作重点和方向,即接地气,以民情民怨为重点;治标本,以严查快处建章立制为举措,从而增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准确性、有效性。二是早部署。年初,区纪委先后组织召开了区纪委全委会、案件工作安排会等各种会议,进一步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同时确定开展了以为民、暖民、惠民、聚民为主要内容的“正风肃纪清风聚民”的作风建设活动,了解民情听症、访民意询症、解民困析症、处理问题解症为主要内容的“基层问症”活动,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在全区开展“正风肃纪清风聚民”作风建设专项整治活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区纪检监察系统开展“基层问症”活动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强化全区机关工作作风纪律的通知》、《关于在全区开展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实施方案》等,为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等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早预防。紧扣主业,不断强化两个责任,加大追责力度,建立了约谈通知书、约谈记录、约谈整改通知书,约谈督办事项台账,约谈日程安排表的“三书一账一表”约谈机制,真正抓早抓小,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把反腐工作任务落在实处。目前,共约谈科级领导22人,责令书面检查7人,整改销账8个。
2、在抓“常”下功夫,强化责任监督。一是亮起主体责任的牌子。年初与各党委(工委)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案件查办责任书,编发了《王益区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实手册》、《王益区党风廉政建设纪委监督责任纪实手册》和《王益区党风廉政建设个人纪实手册》三类手册。细化责任清单,量化工作任务,依据工作内容、工作轨迹及工作效果,详分细解为18套表格进行监督,并坚持季度报告和随机抽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常态化查相结合、平时检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使履行责任过程可查可考可究。同时建立区委常委、区纪委常委包联镇(街道)、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常态化。二是吹响宣传教育的哨子。通过举办廉政巡演干群同唱廉政歌活动、“廉政工作日”、“清风王益”网站、区电台电视台、短信提醒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进一步宣传做好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的目的意义、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使党员干部时刻感受到监督的“存在感”,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正风肃纪带来的“获得感”,不断提高全区党员干部的知晓率,增强全区群众的认可度和参与度,使大家在思想上形成共识,行动上达到统一,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较好的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三是扎紧制度的笼子。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行监督执纪五项制度的实施细则》、《区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片联系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重点工作督查督办月通报制度》、《纪检工作例会制度》、《王益区案件查办考评办法》,“三册三书一账一表”等14项制度,堵塞漏洞,织密笼子,防止“牛栏关猫”,以制度唤醒党员干部的党章党纪党规意识,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
3、在抓“快”上下功夫,提高审查时效。我们不断转变纪律审查方式,以违纪问题处理为重点,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审查周期做到快查快结。一是在线索搜集上,上下直通快捷。通过深化完善“民情直通车”制度,在所有镇街道、村(社区)安装信访直通车信箱,实现全覆盖,建立信访举报专人管理、专门机构受理和专支队伍处理,搜集整理信访信息。二是在线索处理上,规范线索处置。实行一个“渠道”进信,一个“池子”储信,专室负责,统一分流转办,落实到人,限时办结,销号存档。同时实行“红、黄、蓝”三级分类管理,建立台账,实现有访必核,核必有果目标。三是在案件查办上,坚持“快查快办”,严格时限要求、缩短办案周期,集中力量查清主要违纪事实,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截至目前,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各类信访件34件,其中上级下转27件、本级来信5件、来电来访2件,初核案件线索45件(其中启动办案协作区初核4件),初核率为145% ,立案31件(其中初核转立案23件,直接立案8件)。
4、在抓“严”上下功夫,保持高压态势。我们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一是突出查办案件重点。把群众反映比较强烈、问题线索比较集中的“三多”农村(社区)作为重点,由乡镇纪委直接查处,区纪委在全区范围内确定2—3个问题“三多”的重点村直接查处。逐级建立工作台账,逐案明确办案责任人,每月逐件汇报办理进度,对初核了结的案件线索实行带卷报结、立案案件实行带案报审制度,对35起立案处理人员,区纪委到单位宣读立案决定书,并要求受党纪处分人员要在民主、组织生活会上自我剖析,达到处理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同时加大案件曝光力度。今年以来,共发通报三期,并对30起典型案件进行了通报曝光(中省市纪委通报7件)。二是狠抓“四风”整治。以“正风肃纪清风聚民”活动为总抓手,扭住“常”“长”二字,紧盯群众办事关键环节、重要时间节点,进一步拧紧“螺丝”,念好“紧箍咒”,加大专项检查、纠风巡查力度和密度,采取明察暗访、查阅资料、电子取证、发票倒查等形式,对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八项规定、公款消费、廉洁自律、工作纪律、便民服务及效能建设工作等开展全面检查。并要求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围绕专项整治活动的主要内容,逐项梳理、对照检查,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每月将整治情况报送区纪委。目前,共开展各项检查活动20余次,报送作风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活动汇报50余份。三是加大“一案三查”力度。为了使监督中的问题得到有效落实,王益区纪委规范约谈制度,形成纪委主要领导“一对一”约谈,并建立了约谈通知书、约谈记录书、约谈整改通知书、约谈督办事项台账、约谈日程安排表的“三书一账一表”约谈机制,严格实施“三步走约谈”模式,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动态化管理。约谈时由专人做好谈话记录,约谈结束后下发“约谈整改通知书” 并建立约谈督办事项整改“台账”,对约谈问题列表式制定“清单”,明确整改任务、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并以适当方式公开,接受监督。对约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办,挂账销号,并将整改结果作为考核和追责依据。截至目前,开展责任追究且立案2人,书面检查7人,发出整改通知书5份,整改“销帐”问题8个,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有力地遏制了腐败问题的发生。
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阻力:在运用“四种形态”抓监督执纪过程中,虽然我们能够立足实际,创新形式,强化措施,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难点和阻力:一是虽然我们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但有些部门、单位在具体工作实际中却执行不力、落实不严、大打折扣现象依然存在;二是个别纪检干部尤其镇“街道”、部门纪检干部监督执纪能力还不强、办案水平还不高,存在着不会办案、不愿办案、不敢办案现象;三是个别领导干部在党员干部管理上有失之于宽、偏袒爱护、纪律审查不严等情形。
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要在规范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巡查,强化制度的推行力度,发挥制度监督治本作用;二是加强各种专业培训力度,提高培训层次、培训高度和密度,并通过模拟训练、以案代训办、办案协作区等有效手段,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专业水平和办案能力;三是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主业,抓早抓小,强化责任,严格管理,加大追责,形成高压态势,根治庸政懒政和不作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