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化从源头防治腐败工作,近年来,市地税局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了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和廉政风险防范工作,逐步建立起了以廉政风险排查为基础、以完善内控制度体系为支撑、以强化权力监控为核心、以风险防控系统为手段的廉政内控机制,为地税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纪律保障。
一、抓排查,岗位梳理找风险
税务廉政风险主要源于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每一项权力就意味着一个风险,每一个风险就是一个廉政隐患。只有查明风险点,内控机制建设才能有的放矢。因此,该局把查找廉政风险点作为推进内控机制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首先,他们将全系统所有工作岗位归纳划分为决策管理、税收稽查、行政管理、税收业务和基层执法等5个相对独立的岗位类别,依据各自的岗位职责进一步细化为90多个岗位风险环节。其次,他们根据不同类别的岗位特征,通过岗位自查、关联互查、部门评查、领导审查的方式,采取自己找、群众帮、集体定、领导审等办法,从权力运行全过程入手,盯住税收征、管、查,减、免、罚,人、财、物“九大节点”,采取自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循环排查方法反复查找廉政风险,确定风险等级。形成纵向涵盖了市局局长到基层管理员,横向囊括了税收执法、行政管理各个环节的排查机制,确保不漏一人、不缺一岗。再次,市局专门召开风险排查分析座谈会,对各单位、各部门查找出的廉政风险逐条、逐点进行审核会诊,根据确诊的风险隐患,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力争把廉政风险查到点,防范措施建到岗。全系统共排查风险环节99个,排查廉政隐患126个,涉及高、中、低3个风险等级分别为58个、46个和22个,岗位人员排查率达100%,实现了风险排查的“全覆盖”。最后,将查出的各类风险点逐一登记,归类汇总,建立了全系统完整统一的廉政风险“特征库”,编印了《岗位人员廉政风险排查和防范手册》作为开展岗位教育和指导防范风险的依据。
二、抓预防,教育倡廉拒风险
充分发挥教育在内控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注重普遍教育、抓住关键教育、突出重点教育”的思路,开展了一系列岗位廉政教育。建立了廉政教育师资队伍,制定了《廉政教育外聘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不定期为系统干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防范执法风险等廉政教育讲座,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注重普遍教育,坚持将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作为廉政教育日制度不动摇,通过开展征集廉政座右铭、制作廉政口杯、购买廉政书籍,设立廉政书架、举办廉政作品展、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讲座、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和革命根据地等教育形式,使广大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突出领导教育,坚持把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岗位教育的重中之重,经常组织科以上领导干部举办廉政教育培训、开展廉政知识测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交流学习体会;以领导干部家庭为重点,通过召开家庭助廉座谈会、签订《家庭助廉倡议书》、发送《家庭助廉承诺书》、购买家庭助廉读本、观看家庭助廉教育片,提高亲情助廉的成效;坚持对新提拔交流的领导实施任前廉政考试和廉政鉴定,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和遵守廉政法规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执法风险教育,定期为基层一线的执法人员开展以“坚持廉洁从税、预防执法风险”为主题的岗位廉政教育。突出提醒教育,在重要节假日期间,坚持发送廉政提示卡、提示短信,开展迎春送“廉”(联)活动,有效预防“节日病”的发生。
三、抓规范,制度保廉防风险
发挥制度在风险防控中的治本功能,针对查找的风险点,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规范后完善”的原则,边查找边规范。一是完善岗责体系。按照税收征管业务系统和税源专业化改革需要,实行定人定岗和专业化管理,针对“一人多岗、权责不清”的问题,按照执法责任制,重新梳理规范了执法流程,明确了岗位职责,逐岗逐条列出了职责风险和防范措施的“清单”,建立起了职权清楚、责任明确、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制衡机制。二是规范税收执法。对行政审批、资格认定、税额核定、税务稽查、自由裁量、行政处罚等高风险执法行为,设置 “警戒线”,制定了10多项管理制度,降低了执法廉政风险。针对个体定税过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全面推行“电子定税”管理办法,有效医治了个体定税过程中因人为因素引发税负不公的“顽疾”。针对税务稽查环节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制定了《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税务稽查案件复核实施办法》。针对征管系统“公共户”管理中出现的执法风险,制定了《税收征管业务系统“公共户”管理暂行办法》,消除随意执法的风险隐患。三是规范行政管理。针对行政管理工作中涉及的人、财、物等职责风险,先后制定了《财务管理规范》、《干部岗位锻炼管理办法》等多项管理办法,通过实行基层预算单位超限额支出审批制度、局长离任审计及欠款公示制度。全面推行股(所)长竞争上岗和科级职务晋升人才库资格入围机制等管理制度,规范了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
四、抓约束,监督促廉排风险
风险防范基础在“查”、关键在“建”、重点在“防”、目的在“排”,只有通过强化各种监督措施,使干部知道危险,不敢冒险,才能消除风险,力求保险。一是多措并举实施内部监督。突出对税收执法权、人事管理权、财务管理权等内部监督。利用税收执法监察和执法考核及时发现执法错误并追踪至具体岗位和人员,按季印发执法过错通报,通过发送“红、黄、蓝”三色预警提示牌,加强对税收执法运行风险的预警提醒和监控纠错。利用内部审计、专项检查、作风整顿、召开群众监督小组会议、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消除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二是多管齐下开展外部监督。以打造“阳光地税”为目的,把税收政策、定额核定、案件查处、办税程序、服务承诺、处罚标准、税(费)标准等一些实质性、敏感性的情况向社会全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召开廉政监督员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设立举报箱、投诉电话、局长接待日、专项检查、明查暗访和跟踪检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重点从制度层面进行整改和消除风险漏洞。三是强化对内控建设情况的考核。把内控考核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与被考核单位和人员的创先先评优、选拔任用相挂钩,对风险点查控不到位、故意遗漏权力事项、规避监控等行为的部门和个人,严格进行责任追究,确保权力事项应控尽控。
五、抓机制,廉政风险防控系统上线运行
今年市地税局按照“制度+科技”的思路,持续完善内控机制建设,扎实推进与税收征管现代化相适应的内控机制信息化建设。依托全省征管业务系统,全面上线运行了“税收执法廉政风险防控信息系统”,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对税收执法廉政风险的网上动态监控。该信息系统以税收执法权运行为重点,围绕“征、管、查、减、免、罚”六大关键环节,在重点岗位和重要环节,设置监控节点,从可能存在廉政风险的执法行为入手,由事及岗、由岗及人设立防控指标25个,基本覆盖了税收执法权运行的主要方面。该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依靠科技手段,把税收执法制度流程镶嵌到防控软件中,实现对廉政风险点的动态监督和全覆盖防控。通过风险预警机制的前置,对存有重大疑点、可能发生不廉洁问题的执法行为进行风险预警和核查,使税务干部在行使税务执法权时,更加注重考虑执法的程序性和公正性,提高了税务干部规范执法的自觉性,极大降低了税务干部面临的廉政风险,在保护干部方面增加了一道廉政“防火墙”。如果出现不规范的执法行为,第二天系统就会自动将预警提醒信息直接推送到税务所,由税务所长负责监督相关责任人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核查整改,通过系统报告结果,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审核,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处罚。为了充分发挥其预防监控作用,市局纪检监察部门按月对各单位核查整改的预警信息进行重点复查,按季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通报排名,并将排名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该风险防控系统自今年3月份上线运行以来,全局共发生廉政风险预警信息121条,相关单位都按照职责和期限进行了风险核查,市局共向各单位推送风险复查事件17项、行政监察1项、执法监察3项,印发运行通报3期,目前尚未发现一起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不廉洁现象。预警信息从上线初期的每月几十条,下降到目前的几条,使以往一些屡禁不止的违规操作现象得到了遏制,一些单位出现了“零预警”的可喜现象,有效预防了违规执法和不廉洁现象的发生,收到了显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