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之窗 >> 家风家训 >> 正文

讲述我的家风故事|张梦心:父母就是我最好的老师

发布时间:2023-06-08 来源:铜川纪委 作者:

父母就是我最好的老师

印台区城关街道办事处南苑社区 张梦心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家风家训在中国古代尤为重要,《戒子书》、《弟子规》、《颜氏家训》等典范例子举不胜举,《曾国藩家书》更是被广泛流传和学习。老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严格律己的家族才能持久兴旺,家风对一个家庭的影响十分巨大,孩子性格、价值观的形成与家庭的氛围息息相关。 我的家庭并没有严格的规矩,我非常庆幸、感恩自己能够生在一个和睦温情、平等民主、乐观勤奋的大家庭中。父亲是从教师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母亲专职照顾我们一家的生活起居,并兼职一些活计;我并不出众,胜在文静乖巧、积极奋进;弟弟偶有顽皮但并未长歪,明事理知进取。我们每天吵吵闹闹:正在针锋相对的我和父亲可以突然把矛头齐齐对向母亲,上一句还在吐槽父亲的母亲能够瞬间在我抱怨父亲时出面维护,看似下一秒就要大打出手的我和弟弟也会蓦然相视而笑。就是这样简单的家庭,过着平凡的生活,但又难能可贵。

父亲是学中文出身,我眼中的“文人”,近几年身体越发不太好,我笑称父亲现在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但就是这样并不高大魁梧的父亲,教会了我对待他人和规划自己的很多道理。首当其冲的便是“孝”。祖父火葬时我小学三年级,尚不能体会其中苦痛,父亲在医院日夜陪护和在葬礼上哭泣的模样我也早已不再记得,但我懂得了家人生病时要时常照顾。曾祖母瘫痪在床,父亲特意将工作调回故乡小镇的中学,只为能够时常陪伴和照料,彼时我也年岁不大,对曾祖母的印象仅停留在我回去时,她扶着墙壁和窗台,小步挪动着“三寸”小脚,口中叫着我“gangan”。记得有一次父亲递给我剥好的核桃仁,让我喂给躺在炕上的曾祖母,我犹犹豫豫终究是没有伸出手,父亲劝说“去喂一个吧,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了”,一语成谶,我再也没有机会给曾祖母喂食,心中的悔无时不在,由此我学会了要珍惜在世的亲人。

曾祖父算是我相处最久的家中老人了,我小学时暑假回去,父母下地干活傍晚未回,曾祖父坐在家门口路边石墩上,我们村的人都称那里是“城豁豁”,可以看到劳作一天归家的人,曾祖父将我抱坐在他腿上,给我讲他以前种烟熬酒的故事,让我不要害怕天黑,长大尤其上大学后,每次见到曾祖父他都会说“这是宏文的女子梦梦,在广东念书嘞”;尽管曾祖父身体一直硬朗,但毕竟赢不过时间,身患肺结核、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父亲将他接回家中照顾,都说老人像小孩,父母亲像照料小孩一样管着惯着曾祖父,真真正正地把屎把尿,还要承受曾祖父莫名的猜测和脾气;2016年的冬天,我远在新疆喀什,曾祖父离开了人世,据说临终前曾祖父还在村口街道等着父亲接他,我心中猛然咯噔一下,脑中空白,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样没了,电话中的父亲哭得像个孩子,口中一直念着“……你老爷本来可以活一百,可以活一百……”,我听出了悔恨和无奈,在电话这边默默流了满脸的泪,想紧紧地抱着他,给他力量,也给自己力量,我更加学会了耐心、细心对待家人。可以说在家中老人的赡养和身后事上父亲从不缺席,甚至竭尽全力做到极致,父亲就是一本活教材,让我深受其教。

“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我更喜欢将这句话说为“易成者,习于严束也”。我认为“严束”不在于程度有多深,而在于坚持有多久,父母给了我严束最为初始和最为宽广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