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之窗 >> 家风家训 >> 正文

藏在时光里的家风

发布时间:2020-04-20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临终前写下的《诫子书》中就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告诫;北宋范仲淹要求孩子要通过学会“忍穷”来砥砺自己的为官之德,养成克己奉公的品格;清朝曾国藩的家训是“家俭则兴,人勤则健”……在我平凡的家庭中也有自己的家风,它藏在岁月中,流淌在时光里。

  儿时,每年清明我们全家都会去扫墓,在我模糊的记忆里,那几天父亲总是显得特别悲伤,尤其在擦拭爷爷的墓碑时,父亲总会给我讲起爷爷的故事。直到后来我有了孩子,才理解了父亲的心情。

  爷爷1918年出生在黑龙江省一座边境小城绥芬河市,1926年太爷爷突患重病去世后,爷爷被我党早期革命家杨明斋带到了前苏联远东地区的小城,就读于第25号大街共产国际远东国际儿童学校,并在那里接受了特殊的军事培训。1935年,绥芬河国际红色交通线遭到严重破坏,一批地下交通员被捕并惨遭杀害,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与东北抗联的情报联络工作陷入了瘫痪状态,年仅16岁的爷爷作为共产国际远东情报部培养出来的年龄最小的特工,被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从边塞小城派到绥芬河。

  当时,日本关东军正在开凿天长山要塞,招聘电工,爷爷遂以电工身份作掩护开展隐蔽战线工作。这一时期,爷爷和交通站的同志不仅传递了党中央的声音,还搜集了绥芬河地区大量有价值的军事情报,在隐蔽战线有效配合了东北抗联对日本侵略者的斗争。1937年,绥芬河铁路沿线国际交通站再次遭到日特机关破坏,爷爷听从组织安排,回到老家山东平度,并于“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八路军。父亲回忆说,在他6岁那年,亲眼目睹10多个日本兵和汉奸冲到家里,把爷爷吊在房梁上打,严刑逼供,但爷爷宁死不屈,绝不吐露半点党的机密。1943年,东北抗战进入艰难时期,党组织希望爷爷回绥芬河继续开展隐蔽战线工作,爷爷毅然再次回到东北,开展抗日地下斗争。后由于汉奸告密,爷爷被日本宪兵队抓捕,最终牺牲在牡丹江铁岭河监狱,年仅26岁。

  后来,奶奶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将父亲兄弟几人带大,并教育他们要做正直、善良、勇敢的人。奶奶去世前仍念叨着,要埋在铁岭河监狱后山的山根儿底下,和爷爷葬在一起。

  爷爷的故事一直伴随我成长。记得那年我参军在外,是深秋时节清冷的一天,接到父亲让我回家一趟的电话,语气中透着激动。我刚跟着中队巡边回来,将工作安排妥当后便急匆匆请假回了家。一进门,父亲便双手颤抖着将一张证书捧到我眼前,老泪纵横。原来,这是国家民政部给爷爷颁发的烈士证书。看着这一纸证书,仿佛离家多年的爷爷回来了……

  爷爷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如暗夜里的流星,燃烧了自己,刺破了黑暗。正是因为有许多像爷爷这样铁骨铮铮、不畏艰险、奋起抗争的抗联勇士,才有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才有大众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虽然我没有见过爷爷,但在我心中爷爷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坚贞不屈、勇于奉献的精神,已经流淌在我的血液中。在我遭遇困境、感到迷茫时,总有一种力量在“牵引”着我,让我始终走在无悔的道路上,做出正确的选择。我知道,这是爷爷给予我的,不朽的精神引领。